19日晚间,小米公布了其2025年第二季度的财务报告,整体业绩表现强劲,但股价高位运行也引发了市场对潜在风险的关注。本季度,小米收入达到1160亿元,同比增长30.5%;经调整利润为108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5%。公司整体毛利率提升至22.5%,经调整利润率达到9.3%。
小米的收入增长主要得益于数码家电产品、互联网服务收入和汽车收入的显著提升。在汽车业务方面,本季度小米汽车收入达206亿元,加上其他相关业务收入,汽车及创新业务分部总收入为213亿元。第二季度,小米交付了81302辆新车,汽车均价上涨至25.3万元,高于去年同期的22.9万元。由于销量增长带来的成本分摊效应,小米汽车业务的毛利率从15.4%提升至26.4%,经营亏损缩小至3亿元。随着YU7的上市和工厂产能的逐步释放,小米汽车业务有望实现盈利。然而,造车市场竞争激烈,小米需警惕同行配置升级和锂电池价格回升对毛利率的潜在影响。
在手机业务方面,本季度小米手机收入为455亿元,同比略有下滑2.1%。小米管理层表示,中国市场目标是每年增长一个百分点的市场占有率,海外市场则力争进入全球销量2亿俱乐部,缩小与苹果、三星的差距。本季度,小米手机出货量为4240万台,同比增长0.6%,但均价同比下滑2.7%,反映出高端化战略成效需辩证看待。同时,手机业务毛利率从去年同期的12.1%下降至本季度的11.5%,显示出该业务更多承担引流角色。
互联网服务方面,小米本季度收入达到91亿元,同比增长10.1%,毛利率高达75.4%。其中,广告业务收入为68亿元,同比增长14.6%;游戏业务收入为11亿元,同比增长5.1%。未来,广告收入有望维持高速增长,但游戏业务增速可能受游戏公司渠道策略调整影响。
IoT与生活消费产品业务表现抢眼,收入创历史新高,达387亿元,同比增长44.7%,毛利率提升至22.5%。平板产品、可穿戴产品和智能大家电收入均大幅增长,尤其是空调产品出货量超540万台,创历史新高。小米AIoT平台连接设备数增长至9.9亿,拥有五件及以上连接设备的用户数达到2000万。然而,随着空调业务体量的增大,上涨瓶颈开始显现,小米需面对传统空调巨头在供应链管理和核心技术方面的挑战。
整体来看,小米在汽车业务和数码家电业务方面均取得了显著进展,但在海外市场拓展方面仍需加大力度。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潜在的挑战,小米需持续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