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日,有用户在立创EDA论坛发帖询问,将其他格式文件导入立创EDA后,在打板时被系统提示非立创EDA绘制,询问是否有办法修改文件以绕过审核。该用户提到,曾看到有坛友讨论检测可能与元件ID相关,因此询问是否可以通过批量修改元件ID来“骗过”系统检查。
讨论中,有用户指出立创EDA的审核机制非常严格,系统会记录文件的导入来源,即使通过新建工程或复制电路板的方式,也可能无法完全绕过审核。有用户表示,自己尝试导入其他格式EDA绘制的贴片机主板文件时,系统明确提示无法使用优惠券,推测可能是文件标记了导入来源。
进一步分析发现,立创EDA的检测不仅关注文件来源,还会检查板子上是否使用了非立创EDA绘制的元件。有用户提到,只要板子上有一个元件是通过导入等方式进入系统的非立创EDA绘制封装,整个文件就会被判定为非立创EDA绘制。因此,用户需要仔细排查板子上的所有元件,确保没有使用外部来源的封装。
针对“打散元件”的提议,有用户认为这可能仍然无法通过审核。因为立创EDA除了检测文件来源和元件封装外,还会检查是否使用了其元件库中的元件。如果板子上没有使用任何立创EDA的元件,系统可能仍然会判定为非立创EDA绘制。
最终,有用户建议直接使用立创EDA重新绘制文件,以确保能够顺利通过审核。也有用户认为立创EDA的审核机制过于严格,难以绕过,建议选择其他打样服务。整体来看,用户对立创EDA的审核机制存在一定争议,但普遍认为其检测手段较为完善,难以通过简单修改绕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