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特尔最新推出的Panther Lake处理器在CPU单核、多核以及核显性能上均有提升,而其NPU(神经网络处理单元)部分的算力表现同样引发了众多用户的关注。
Panther Lake的NPU算力达到了50 TOPS,与Lunar Lake保持一致,但相较于Arrow Lake的10 TOPS有了巨大提升。在架构方面,Panther Lake酷睿Ultra 300H系列的NPU升级到了NPU 5,并且支持原生FP8运算,这为处理复杂的人工智能任务提供了更强的支持。
然而,Panther Lake的NPU算力并未进一步提升,这主要是因为现阶段NPU算力在实际应用中存在难以充分发挥作用的情况。微软为Copilot + PC设定的NPU算力要求为40 TOPS,当NPU算力超过这一标准后,用户便可解锁实时字幕翻译、Recall回顾、画图软件智能修改图片等实用功能。由于Panther Lake的NPU算力已经达到了40 TOPS以上的要求,继续盲目推高算力并不能显著提升用户体验。
基于此,英特尔在Panther Lake的NPU设计上做出了明智的取舍。一方面,将MAC Array(矩阵乘加阵列)的规模扩大一倍,以增强其并行计算能力;另一方面,将NCE(Neural Compute Engine,神经计算单元)的数量从原先的6个减少至3个,减少了50%。这种“一扩一减”的设计,最终使得Panther Lake在NPU算力上与Lunar Lake持平,但NPU模块的硅片面积占用却减少了约40%。对于芯片来说,面积直接与成本挂钩,这一优化无疑降低了生产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未来AMD后续几代笔记本电脑端芯片的NPU算力预计也将维持在50 TOPS左右,没有显著提升。对于主流市场用户而言,Panther Lake的NPU相比Arrow Lake提升了5倍,用户可以解锁Copilot + PC特性,在体验上还是有了明显的提升。
从英特尔酷睿Ultra 100H系列开始引入专门的NPU设计以来,其NPU技术不断发展。通过此次对Panther Lake NPU的分析,我们可以更清晰地看到英特尔在追求性能提升的同时,也注重成本与实际用户体验的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