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坦克世界》中,SU-152以其VII级就装备的152毫米口径巨炮而闻名,这种大口径火炮赋予它惊人的威力,让敌人闻风丧胆,并赢得了“巨兽杀手”的称号。SU-152的火力不仅体现在游戏中,更源于其真实历史中的卓越设计。
1943年斯大林格勒战役后期,苏军面临步兵缺乏机动重炮支援的困境。标准203毫米榴弹炮防护不足,不适合直射任务,而SU-76火力又太弱。此前设计的KV-7虽因三管火炮设计不佳而失败,但为SU-152的开发铺平了道路。基于KV重型坦克底盘的新型自行火炮236工程迅速制成样车,并在不到一个月内完成测试,以SU-152之名投入量产。
SU-152直接沿用了KV-1的传动系统、动力装置和悬挂装置,仅对车体中部进行了修改以适应无炮塔设计。每侧拥有六对负重轮,履带由90节锻压链节组成。动力来自V-2K型12缸柴油机,由600升内置油箱供油,并配有360升附加油箱。整车电力系统包括1千瓦发电机和蓄电池组,为无线电台、照明和瞄准具供电。SU-152的设计重点在于紧凑的ML-20S重炮炮架和战斗室布局,车体划分为前部战斗室和后部发动机舱,以防火隔板分离。
尽管首上装甲厚度为75毫米,但结合倾角设计,防护能力依然可靠。ML-20S火炮偏移安装,为乘员提供操作空间,车内载有20发炮弹、冲锋枪和手雷。SU-152的精度在实战中表现不俗,这得益于其精心设计的瞄准系统。车里雅宾斯克基洛夫工厂承担了生产任务,从1943年底开始,SU-152成为KV底盘的最后衍生型号,产量约700台。生产期间持续改进可靠性,为后续ISU-152奠定了基础,到1944年底生产线被ISU-152替代。苏军对SU-152爱不释手,因为它既能作为重型坦克歼击车,又可充当突击炮或远程轰炸平台。1943年库尔斯克战役中,SU-152首次参战就证明实力,152毫米炮弹对德军装甲目标效果惊人——即使未击穿也能使目标丧失战斗力。它常编入机动炮兵单位,临时担任坦克歼击营角色。然而,由于战损、底盘老化和动力故障,SU-152在1944年巴格拉季昂行动中逐步退居二线,与ISU-152混编后淡出前线。SU-152不仅是强大的战场杀手,更在苏军装甲发展史上扮演了承上启下的关键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