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目前,市面上所有蓝牙编解码方案均为有损压缩,尚未出现真正的无损传输方案。这些编解码器的核心差异在于失真控制水平,通过双木三林M400解码器的专业测试可清晰展现其性能优劣。
SBC编解码器在229kbps至345kbps码率范围内运行时,总谐波失真加噪声(THD+N)主要源于谐波失真成分。尽管常被低估,其实际表现超出普遍预期。AAC作为经典方案,失真控制优于SBC和aptX,但在Android设备0dBFS电平下易出现削顶失真,产生可闻的奇次谐波,适度降低音量即可规避此问题。
aptX家族采用时域自适应差分脉码调制技术,虽编码效率较高却未引入心理声学模型。实测表明其THD+N主要来自噪声成分,宣称的"接近CD音质"与实际失真表现存在差距。aptX-HD即便工作在24bit位深下,本底噪声仍无明显改善,与基础版aptX难以拉开实质性差距。
高清编解码器中,LDAC通过990kbps高带宽和16子带细分,在16kHz以下频段保持低失真,但高频量化精度较粗糙。LHDC则展现出更优的失真控制能力,在600kbps和900kbps码率下均领先LDAC。值得注意的是,所有编解码器的失真水平均与码率及采样率呈负相关——更高的码率和采样率可显著降低失真。
测试数据最终揭示:LHDC和LDAC已逼近理想失真阈值,成为当前音质最优选方案。而LC3/LC3Plus因未纳入同场测试,暂无法直接参与横向比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