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4日,“复旦管院”官方公众号公布了前荣耀终端有限公司CEO赵明与复旦大学管理学院院长的对话内容,赵明在对话中分享了荣耀独立初期的幕后故事。
赵明表示,独立初期他无暇顾及个人命运,而是全身心投入到与潜在买家的谈判、沟通以及商业计划的制定中。由于手机行业通常需要提前一年锁定芯片产能,而荣耀独立时,原有市场份额已被其他厂商瓜分,芯片资源也被一抢而空。因此,荣耀必须尽快完成独立,以确保未来的供应不受影响。
据赵明透露,整个出售流程在大约一个月内便完成了。9月底签约时,公司和任总决定由他代表荣耀独立出去。这既是因为他在荣耀工作多年,已成为荣耀的符号之一,也是因为需要有人带领团队冲出困境。签约前,赵明的全部精力都集中在如何为荣耀争取更好的条件;但独立后,他的身份立即转变为需要带领团队生存发展的领导者。
独立后的荣耀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当时,他们还在等待美国大选结果,期望能有新的政策转机。2021年1月3日,赵明带着数千名员工搬进了深圳的新办公地点。这里从毛坯房到办公家具齐备,仅用了一个月时间,速度惊人。然而,刚搬进去时气味浓烈,大家只能开着窗子办公,那时的深圳接近零度,同事们裹着被子工作,迅速切换到了创业公司的状态。
在芯片供应方面,荣耀当时处于极为被动的地位。赵明回忆道,那时谁愿意给他们芯片,他们就用谁的,根本无法挑挑拣拣。有一家芯片公司提供的面向海外市场的芯片甚至不支持5G,技术问题也不少,但荣耀靠专家和团队的努力,一个个克服困难,最终这款搭载4G芯片的手机发布后,一个月竟能卖出一两百万台。还有另一款当时无人看好的芯片,被荣耀选为某个系列的核心芯片,发布后意外卖爆,成为那一年该企业同一档位销量最好的芯片。
赵明称,当时别人不要的芯片,荣耀硬是做成了爆款。正是靠着这些选择和突破,荣耀迅速在行业中重新站稳了脚跟。他认为,手机行业更常见的问题不是“没有货饿死”,而是“货太多撑死”。2021年之后,不少厂商因囤货过多而陷入困境,而荣耀则凭借灵活的策略和顽强的生命力,在逆境中不断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