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上游存储芯片价格持续显著上涨,多家主流手机制造商,包括小米、OPPO、vivo等,已决定暂缓本季度的存储芯片采购计划。据界面新闻报道,这些厂商的库存普遍低于两个月,部分厂商的DRAM库存甚至低于三周,面临是否接受原厂接近50%涨幅报价的艰难抉择。
存储芯片原厂方面则表示当前供应压力较小,若手机厂商不接受当前报价,原厂可将产能转向需求旺盛且愿意支付更高价格的服务器客户。在人工智能大模型应用快速发展的推动下,数据中心对存储芯片的需求激增,成为此轮涨价的重要因素之一。业内人士透露,相同规格的存储产品,面向服务器厂家的报价通常比面向手机厂商高出30%以上。
存储芯片市场近期供应趋紧,主要制造商如三星电子、SK海力士、铠侠和美光等,均采取了削减NAND闪存产能的措施,以推动价格上涨。三星电子已于10月暂停了DDR5 DRAM的合约报价,预计恢复时间推迟至11月中旬,导致DDR5现货价格在一周内大幅上涨约25%。同时,这些主要存储芯片制造商今年下半年均下调了年度NAND晶圆产量目标,进一步影响了市场供应。
存储芯片是手机的关键组件,其成本在整机中占比通常为10%-30%,在某些高配置机型中占比可超过20%,仅次于手机处理器。价格的上涨已对终端产品产生传导效应,部分中高端手机价格已上调100至500元人民币。存储芯片涨价正对手机行业的产品规划和成本控制带来挑战,各厂商目前正密切观望竞争对手明年的产品策略,在存储成本上升的背景下,是选择降低配置还是提高售价尚未有定论,部分项目甚至因成本过高而被搁置。
供应链信息显示,存储芯片原厂通常保有6至8周的库存,目前主要原厂的库存水平已降至较低位,短期内价格下调的空间有限。有知情人士分析,当前市场处于多方博弈阶段,原厂出于维护长期客户关系的考量,仍会优先保障对手机厂商的供应;手机厂商则希望有同行能率先与供应商达成新的价格协议,为后续谈判提供参考基准,但目前可能只有苹果公司具备较强的议价能力。
对于未来走势,业内人士预计,即使存储芯片原厂现在决定扩大产能,新产能释放也需要一到两年时间。而当前由人工智能热潮带动的需求增量,其实际规模尚需时间验证。主要原厂如三星、SK海力士等更倾向于通过控制产量来维持价格和利润水平,因此,市场普遍预期存储芯片价格在明年上半年可能面临进一步上涨的压力。 |